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2月13日
南宁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是南宁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并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完善配套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特制定南宁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概况
2012年,南宁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6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81家。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1.29亿元,同比增长10.54%,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3%,位居全市工业各产业第二位;完成营业收入308.54亿元,同比增长15.71%;实现利润总额25.33亿元,同比增长63.66%;实现税金9.26亿元,同比增长27.78%。
目前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以专用汽车、电力设备、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产品主要涉及矿山机械、建筑机械、制糖成套设备,水轮发电机组、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搅拌机、减速机、垃圾处理设备、各种仪器仪表设备等。2012年主要产品产量:起重机12.96万吨;采矿专用设备5931吨;混凝土机械753台;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651台套;发电机组8.98万千瓦;变压器40.12万千伏安;小型拖拉机16.99万台;改装汽车1468辆;低速载货汽车725辆;摩托车整车16万辆等。
(二)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实力快速扩大。2012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1.29亿元,共有亿元企业总数81家,分别是2006年的6.3倍11.6倍,总量及增速指标均居全市工业各产业前列。二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2012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共完成工业投资112.78亿元,同比增长55.8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56个百分点。三是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2012年南宁市新认定的110个工业新产品(第一批)中,机械制造业新产品占了近30%,其中五菱桂花公司的2CZ—2甘蔗种植机、八菱科技公司分体式暖风机等新产品,广西宇达水处理公司的超效浅层气浮净水装置等新产品市场反映良好,产品供不应求。四是部分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如八菱科技的汽车散热器、燎旺公司的汽车灯具、广西建机的塔机以及五菱桂花公司和鼎天机械公司的农用机械等产品分别在微车、工程机械、农机领域及东南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发展方式仍显粗放。缺乏高水平、有影响的大型机械装备龙头企业,难以带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二是产业基础薄弱,配套能力严重不足。现有加工配套企业从铸造到车、刨、镗、铣、磨、钻,设备不精不专且普遍老化,以齿轮及传动装置、粉末冶金零件和大型高效多功能模具等为主的机械基础件,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为主的基础制造工艺,以及以高品质结构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主的基础材料发展严重滞后。三是产业投资水平低。机械装备工业项目大多集中于钢结构、传统农机等产品,缺乏汽车、中重型机械等大型工业项目。四是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在每年全区举行的机械装备先进工艺工装及优秀设备改造成果评比中,我市参与评比的项目仅有10个左右,大大低于柳州的300多个和桂林的100多个。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立足产业基础,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突出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产业集群、专业配套”的整体战略,着力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打造以中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电工电器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成套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二)发展目标
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重点产品,提升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3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实现税金11.5亿元。
2014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10亿元以上,实现税金14.6亿元;
2015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实现税金2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壮大中重型机械及其他设备制造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